第5集 土豪想去包养女明星(1/2)
第5集
土豪想去包养女明星。
第5集
那位资深记者指出:“土豪”一词获得新的所指,源于一款网络游戏。游戏中有一个职业,装备越好,伤害力越大。但装备当然要用大量的人民币来支撑。于是,这些烧钱烧得很厉害的游戏玩家也就被称之为“土豪玩家”。在最初的语境中,这是一伙有钱但无脑的人,“有钱”只是暗示消费能力,不对应“阶层”。
某款网络游戏的参与者在13亿中国人中不过是一个小圈子。但网络时代,由于词语所具有的戏谑效应,如果能切入现实,当然可以大规模地扩散开来成为全民话语。
“土豪”的流行,肇端于“和土豪做朋友”的微博运动。这场微博运动,由于大量“屌丝”的加入,构成了“屌丝”和“土豪”的阶层对比,大众惊喜地发现它几乎可以用来安在那些一掷千金但品位较差的中国新富阶层头上,并且这样做,他们充满了可以在文化上反击这些在心理上挫败他们的人的快感。于是,“土豪”成为对中国新富阶层的命名。
对这一命名,新富阶层毫无文化上的反击能力,只能被动挨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也没有文化自信。不错,金钱、成功之类的文化意识形态有利于他们,那正是今天中国世俗观念的主流,但这些东西非常俗,不具备在文化上包装阶层地位的功能。这一点,给“土豪”一词在所指上扩大化提供了可能。
准备来战国挂职地投资房地产的,是春雨的另一位初中同学,一个屌丝男,名叫驰国,三十多岁,虽然没有啥子文化,却早已经是身家亿万的房地产老板,大大的“土豪”。他只有初中文化,却花钱买写手,写出了5部小说“书”,并且全部公开出版。
天生会赚钱的他,经过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他已再度成为本省小有名气的大富豪。
可是他还是感觉到,者日子过得很单调,除了钱,还是钱。
因此他常常约一些文化界的男女朋友出去吃饭,聊天,而且一掷千金,决不吝惜。
这位身价亿万的南边省内数得上的大富豪,每次找朋友吃饭的时候,便是他最寂寞,最苦恼、最失落的时候了。
驰国15岁以前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山区里。父母皆为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的总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
读初中时,有一次,驰国去泉江游泳,结果他放在衣袋里的餐票被别人偷走了。整整一个月的伙食啊!驰国那个夜晚在同学面前放声嚎哭!
他没有脸面回去向父母再要。因为他的父母当时每天只吃两餐饭,晚上只吃点红茹。同学安慰他,并将餐票分一半给他,让他对付了这个月的伙食。
初中毕业之后,驰国南下打工,后他辞去了技术员之职,南下海南省创业,拼着命苦干,得到女老板赏识,他成为海南一家食品工业城和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
当然,在掉下一个椰子都可能砸中一个总经理的海南,驰国这个老总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当时他的同乡们都表示怀疑。
可是,他回南边州河省遇到的第一次婚姻就吃了大亏,差点丢了命。坚忍不拔的他,东山再起,他又干起了老本行:房地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驰国再次在南边宾馆露面时,他确实今非昔比:毕挺的西裤,挂两条背带,名牌天蓝色衬衣,口袋里挂一支金笔,手上捏着一个土头土脑的大哥大,据说当时的香港大老板都是使用这种大哥大。
他的中指上,戴着一枚含金量极高的金戒指。
一位女秘书在给他拎着黑皮包。
经过介绍,中学时候的同学们才知道,此时的驰国已在海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开始招聘一批研究生赴海南研究食品技术,获得9项国家专利,然后他把这些研究生一个一个解聘,这些专利全部成为国氏专有。他抓住小平同志南巡的极好机会,货款600多万元,买下市郊一块空地,打出创办中国第一国际食品加工城的口号,迅速拍卖土地,炒起一皮来。他几乎一夜暴富。
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北京,请来了一位即将退休的大人物,为他的国际食品工业城欣然题字,并请这位大人物出席他的奠基仪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