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再看一眼长安城吧,我们很久很久都不会再回来了。”(1/2)
第148章 “再看一眼长安城吧,我们很久很久都不会再回来了。”
洛北声音极轻, 在裴伷先耳边却如一声炸雷。
他的第一反应是忍不住地向四下里看了又看。苍野茫茫,秋风正盛,这一片百草衰败的野地里只有他们两人。他那颗被惊雷炸响的心脏才稍稍安定下来:“公子的意思是?”
洛北轻轻叹息一声, 背过身去, 望着终南山上的秋林:
“太子现在顶多有‘清君侧’的决心。可古今哪场政变,是能以‘清君侧’结束的?万一军队到了宫殿前,太子止步了。我们怎么办?别忘了,不论你我在朝中声望如何,禁军一动, 纵览全局,发号施令的人都只能,也只会是太子。”
裴伷先明白他的意思, 他沉吟片刻,才道:“不过,魏相公和李唐宗亲都会支持我们的。太子殿下顾念影响, 应当不至于中途退缩吧?”
“太子和陛下的性格不同。中途施压这套对陛下有用, 对太子可未必有用。”
洛北道:
“我说一句自私的话,政变之事何其凶险,形势更是瞬息万变。万一太子犹豫,禁军将士被皇帝争取了过去——你和我会有什么下场?”
裴伷先轻轻叹了口气:“莫说不成, 便是功成,我们的下场也不会太好哟。”
他已同太子李重俊闹过一场别扭, 深知太子的个性骄傲,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性子。若是用这样的法子把太子李重俊扶上皇位,只怕太子一旦身登大宝, 稳固了权力,第一个就要来除掉他们。
神龙政变的五王, 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裴伷先轻声道:“但我还是觉得,如今的局势,对太子来说太危险了。”
洛北道:“不,伷先,内有安乐公主,外有武三思的那段日子对太子来说才是最危险的。如今这都已经过去了。太子是国本,关系广泛,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他稳坐钓鱼台,朝中这些宰相们和李氏的宗亲是一定会把他保住的。他们担不起换一个幼君上来的风险!”
此刻换一位幼君,便是把天下的权柄交到了韦皇后手中。到了那个时候,改朝换代倒在其次,朝中的这些权贵们,已经不能再承受一场武周初年的血腥屠杀了。
裴伷先轻轻点了点头,他已经明白了洛北的意思,却不由得轻轻叹息一声:“我本以为,此次太子一举继位,我也可以重展胸中抱负,原来还是没到时候。公子,你此去安西,至少三年之内,不会回来了吧?”
洛北点了点头:“这是我今日来此的另外一个目的,伷先,太子的禁足已解,你还打算留在东宫吗?”
这话的言下之意已是不言而喻。裴伷先瞪大双眼,快走一步赶到洛北身边:“公子的意思?”
“西域战事方平,百废待兴,我需要一位精通西域局势的长史官筹谋粮草兵革,安抚百姓。”洛北轻声道:“若伷先愿意前来,我可以说动太子,让他向朝廷举荐。”
裴伷先与他相处日久,知他从不轻易许诺,一旦开口,必是有了十成把握:“公子有把握说动太子?”
“当然。世人都以京官为荣,不愿意外放去塞外苦寒之地。可朝廷铨选官爵,是要看资历和政绩的,所以他们盯着监修国史的位置争,希望以文字立功。”洛北道:“可伷先,你的才能,不止于此。倒不如和我去边塞上,到时候以功回朝,入阁拜相,对太子更有助益。”
他这番话虽然含混,裴伷先却一下抓住了其中的重点:“公子的意思是,安西还要打仗?和谁?突厥人?”
“不,是大食人。”洛北从袖中抽出一封突厥文书,递给裴伷先:“我这里有一封吐火罗叶护阿史那都泥利写来的信,他是我的同族兄弟,这次是写信来求我发兵的。如今吐火罗边塞的数个重镇都已被大食名将屈底波派人攻克,大食东侵之势已经不是他能阻挡的了。”
裴伷先久在西域,也精通突厥文。他低头一目十行地将文书读完,才放下文书,一脸疑惑:
“大食人的兵马已经在攻打吐火罗了?他们不是一直在昭武九姓之地来回徘徊么?怎么忽而发兵向南?吐火罗之地多山,根本不是易于征服的地方啊。”
“这也曾是我奇怪过的地方。”洛北道,“不过,我近来清闲,读了不少大食书籍,对此有些新的想法。其实,大食人本是条支海滨的牧民,部族之中也有攻伐,直到英主降世,才新建了大食这个国家。他们的国家比起大唐,更像是一个草原汗国。各大部族头人手领重兵,再设军将予以统辖。”
“明白了。”裴伷先也在突厥待过不短的时间,自然知道这样的汗国是如何运作的:“大食的君主要是想要让这些部族之间不要互相征伐,就只有向外征伐这一条路。”
“不错。而这些将军、头人们要是想为自己争取点什么,也得靠打仗的土地和战利品。”洛北道:“这大概也是那位大食将军屈底波的野心所在,他想用新征服的河中土地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