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再尝尝?(1/2)
第241章 再尝尝?
想吃什么……
李琎看着这满满一桌稀奇古怪的食物, 有点眼花缭乱。
这……这……这他都没见过啊?!这都是些啥?这个金灿灿的棒子和灰不溜秋的土蛋子真的能吃?
大壮多机灵个人,一眼就看出了汝阳郡王的窘迫,忙不叠地给小郡王作介绍。
“黄色细粒的这个叫玉米,能吃的是外层这些玉米粒, 玉米粒都是围着玉米棒长的, 嫩玉米清甜,老玉米饱腹, 是种十分高产的作物。”
他一边说一边将玉米掰成一段一段, 叠在盘子里搭出一座玉米山。
“玉米的适应性很强, 大唐很多地方都能种植,这几穗玉米我已经提前煮好了,殿下要不要尝一尝?”
说到这里, 他顿了顿,状似无意地笑道。
“说起来这些菜还是第一次在大唐的土地上亮相, 昨天中午船才靠了闽州港,殿下是大唐第一位吃到米洲作物的人呢。”
第一?
李琎的眼瞬间亮了。
他是第一个吃到的啊!薛先生漂洋过海带回来的新鲜吃食, 现在全大唐除了他们仨(海里古等外乡人不算)就没人见识过, 他李嗣恭这次可真是赶着了!
“我先来尝尝。”
他喜滋滋地接过一捧玉米棒,小心翼翼的地咬了一口。
“好吃!”
小郡王的眼睛更亮了, 一口接一口地啃个不停,两腮塞得鼓鼓的,像只屯粮的小仓鼠。
“好吃, 汁水丰富,清甜爽嫩,先生这个玉米是真好吃!”
嘿嘿, 煮玉米好吃吧。
大壮一脸慈祥地看着小郡王。
“玉米的做法很多,刷了酱汁火烤、脱粒之后磨粉做玉米饼, 这些都是米洲常见的吃法。”
“但这个土豆比玉米更高产,连着这个红薯,这两样都是可以救荒的作物。”
大壮又递过水煮土豆和红薯。
“土豆和红薯富含淀粉,要是以后再遇到蝗灾水灾,靠着这些作物也能活人命。”
“能有多少产量?”
李琎问大壮。
大壮说了一个数字,然后小王爷的嘴巴就变成了一个“O”,一脸不敢置信。
“真能这么多。”
“差不多。”
大壮点头。
“但最主要的还是土豆好种,一岁三熟,是抗灾备荒的最优选。”
“之前海州闹蝗灾,我答应郯王殿下要为大唐寻找可以救荒的良种,这三个就是了。”
这事儿李琎是听说过的,当初他大哥李琮可是差点把私库都给掏干净了,说是资助薛三建了一艘大海船,还命名为“琮琮号”,准备出海去寻找良种。
这事儿最开始在长安城勋贵之间都被当个笑话说,所有人都觉得李琮是上了薛三的恶当,是换汤不换药的“寻仙”骗局,李琮绝对是被薛三忽悠了。
……后来又听说陛下也出了一股,又封薛三为正七品招抚使,奉命出海寻种。
勋贵:陛下明察秋毫,那必然不可能是上当,是公干没错了!
其实李琎刚上船的时候,心里其实不是没犯嘀咕的。毕竟这艘小帆船看着着实不怎么起眼,他大哥掏光了家底就造了个这?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很值钱的样子啊!
结果薛三给他摆了满满当当一桌子米洲作物,全都是他没见过的。虽然李琎也不知道薛三是不是真找到了陆地,但他能确定这些东西都是大唐现有航线中没有的,而且如果土豆红薯和玉米真像薛三说的这样高产,那大哥那点银钱花的简直超值!
他吃了一口土豆,又啃了一块红薯,觉得红薯甜甜的真好吃。
大壮又请他品尝了南瓜、西红柿和西葫芦,佐餐的一些坚果也不能少,毛伊岛上的坚果都是经过按缇娜家族精挑细选过的,品质绝对过关。
到这里,李琎已经吃的心满意足了,但最关键的火锅还没开锅,他依旧心怀期待。
红红的热油开始翻滚,空气中充斥着辛辣椒麻的香气,连岸上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吸了一下鼻子。
好香!
李琎看向火锅的眼神晶晶亮亮,满怀期待地看向薛大壮。
“能吃了吗?”
大壮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刚想叮嘱他辣椒辛辣,可以先用筷子蘸取些汤头适应一下,就见李琎已经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羊肉片,毫不犹豫地怼进了红汤锅中。
暖锅是大唐流行的烹饪方式,是席宴中的常驻菜式,李琎对火锅的吃法一点都不陌生。
他之前甚至还对大壮买的羊肉嫌弃了一下,觉得他选的部位不够肥嫩,吃不出羊肉的鲜甜。
但在这场火锅宴中,小王爷的担忧就完全没必要了。大壮的刀工十分不错,肉片薄度适中,肥瘦相间,夹起来的时候肉质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李琎把这片羊肉在锅中涮了一阵,然后夹起来迫不及待的放进口中,习惯性地咀嚼了两下。
下一刻,小王爷白白的脸蛋迅速泛红,鼻尖和额头肉眼可见地冒出了汗珠,双目含泪,鼻涕横流,还止不住地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