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不成眠 几时归(2/2)
姜氏默了片刻。
才道:“怎么突然问起他了,官家不喜人提起他。”
“为何?”苏以言用了一个浮团子,腮帮子还鼓鼓的,离了食宿礼仪均有规定的东京云府,姜氏也不计较什么“食不言寝不语”。
姜氏疑惑看向她,“怎么阿言你很想知道他的事吗?”
苏以言掏出那枚铜章,轻轻放在桌面上,她将印面对着姜氏,“大外姑,你看,这是前些日子,我瞧他眼熟买下来的印,才知道这印的主人是谢怀。我问过父亲,都和您说同样的话,更加惹得我好奇了,官家为何不喜他,我听哥哥说,外祖父很欣赏他,而且外祖父书房里便挂着一副署名谢怀的画。”
姜氏都没进去过云老相公的书房。
故而闻言,她惊了,叹了一声,喃喃道:“公父竟还有他的画,也是。”
“阿言,这话你到外面去可别说了啊。”姜氏回过神来,嘱咐她。
苏以言啄米似的点头,“阿言省得。”
“他是公父的门生,和你父亲是同科下场,又是知交,后因卷入一场大案,只听闻他装柱而亡,那时候鹤儿才两岁多一些,我因身子虚弱,等消息传到我耳朵里时都过了好些日子了。”姜氏叹息,“他是那年恩科的榜眼,文采斐然,又写得一手好字,一手好丹青,官家很是宠信他,当时,有一年,大朝会上官家还让他画了文武画像。”
是一手好字,一手好丹青,那三副画都说明了此人极为擅长笔墨。
“什么大案?”苏以言起了心思,顾不得将浮团子咽下去便发了问。
“具体不清楚,官家直接下令禁止讨论这个人,涉及到这个人的便有这个案子,估计这事得去问公父,才能知晓了。 ”
姜氏将筷子搁下,又道,“或许你父亲也是知晓的。”
元宵夜的团年饭吃得很是丰盛,苏以言心里装着这事,本来不该放在心上的,但莫名,谢怀这两个字,就像是深深烙印在她心间一般,她变得恹恹的,用完膳主动去送了姜氏才回了自己院子。
父亲竟然是知晓的,那他为何不告知自己?想不通,苏以言便不想了,已经快到子时,外面还有来来往往的脚步声、交谈声,是在装行李,父亲要趁着星夜赶路回桐庐,明儿要上值。
苏功知道姜氏喜欢苏以言陪着,也怜二娘与家人许久未见,便做主让谢氏和苏以言多在建德待上个把月,服侍孝顺外祖父外祖母。
苏以言面上不显,心中却是高兴的。
再过一个月,若是云鹤还回来,也能见上一面。
苏以言每日请安后便陪了外祖父外祖母和母亲用完膳后,后去陪伴姜氏用午膳,再归府用晚膳。他们也不阻止她,因为若能嫁到云家,嫁给今科状元郎,让京都姜氏成为他未来的婆母,这便是最好的亲事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二月初十。
云鹤已经离开睦洲一月有余了。
但正月末时,姜氏总算收到了云鹤写的家书,只有一封,说自己平安,刚从刑部回了府上,正打算稍作洗漱,入宫面圣述职,让母亲不要担忧,只在家书末尾问候了苏以言,又多谢她替自己尽孝陪伴母亲云云。
姜氏借口手软,让苏以言代笔回信,能给云鹤写信,苏以言乐意之至。
苏以言从见过父亲收藏的那幅谢怀画作后,便疯狂迷上了丹青,但鉴于自己画艺不精,需要指点,姜氏说她只能指点一二,却不能尽善尽美,云鹤较为擅长则个,让苏以言写信去请云鹤指点。
这信便是过了姜氏的眼皮,是正路子的信。
她喜欢谢怀那张画,不想让父亲割爱,便找了陈三去“鬼市”淘了仿品,说是仿品,却像是真迹,几行杨柳下有一渔翁,坐于小船上,名唤《春风垂钓图》,苏以言兴趣在此,便夜以继日当着姜氏的面也在练习和学习画中章法。
及到二月末。
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下,朝中的邸报也未下发。
姜氏本打算拜访叶府,上门打听。
结果递了帖子才知道,叶夫人在叶初离开不久便回了乡下老宅。
天还尚未暖和起来,又有细雨淋淋,苏以言怕姜氏出去受凉,便主动请缨,姜氏不同意,她推说自己需要纸笔,下人们买的不合心意,还是得出去转一趟。
岂料,她正向书肆书坊主询问,朝中小报可曾到了,又发行了?
书坊主正在回话。
就听见有男人在背后,惊奇地唤了一声,“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