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在沉默的德国(1/2)
1955年七月十二日,德国,柏林。德国总理办公室内,总理阿登纳与军事高层们正在紧急磋商。
此时阿登纳的脸上都带着兴奋,他深知此次行动的意义。他对军事总司令哈根将军说道:“炎黄国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我们要在欧洲让那些老对手们好好看看我们现在的实力。”
自1950年,德国就与周剑锋在背地里缔结了秘密同盟。这一同盟宛如一把潜藏于暗处的利刃,悄然改写着这个世界历史的走向。
因为周剑锋深知,要想在这个国际风云变幻中为国家与民族谋得一席之地,光靠单打独斗是绝无可能的。彼时,德国尚处二战败局过后的阴霾之下,国力疲敝,国际地位更是尴尬。然而,德国所拥有的顶尖科技人才与精良的工业底蕴,却犹如被明珠蒙尘,亟待擦亮。
自德国南洋特使布兰特找上门要与周剑锋合作时,周剑锋当即答应,愿以当时炎黄军控制区域内的物资援助德国,助力其恢复国内元气。
但这并非单纯的慷慨解囊,而是周剑锋一次极具远见的战略投资。粮食、原材料等物资从炎黄国源源不断运往德国,为其工业秘密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而德国方面则派遣派出大量科学家与工程师奔赴炎黄国倾囊相授炎黄国的派来的人才,为当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知识。
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在炎黄国各个军工厂内大展身手,他们对当时的炎黄军军事科技的革新,做到令人瞩目效果。
炎黄国的各大军工厂,在德国科学家的悉心指导下,成功造出先进的生产线与各类制造工艺。从坦克装甲的强化,到战机引擎研发与效率的提升,每一项改进都凝聚着德国科技的精华,也标志着炎黄国军事力量的蜕变升级。
在炎黄国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德国同样不遗余力。大量的炎黄国的年轻学子被送往炎黄国各大秘密科研机构深造,他们在那里接受了最为严苛的德国科学家的学术训练。各大秘密实验室成为了炎黄国科研人才的摇篮,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让这些学子收获满满,为炎黄国的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在与炎黄国的紧密合作下,当时的德国宛如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五年的时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秘密恢复二战前八成水平,国内经济也逐渐活力充沛。各大工厂机器的轰鸣声陆续响彻云霄,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此时的德国的街道上,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与那些在战火中幸存的历史遗迹相互映衬,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坚韧与不屈。
经济的繁荣为德国的军事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德国政府秘密增加国防预算,逐步重建武装力量。军队的规模在悄无声息中扩充,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新式武器的研发与列装,使得德国军队的战斗力逐渐恢复。
德国总理阿登纳站在柏林国会的演讲台上,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德国议员,回想这五年经历,如同梦幻般,但一看此时德国国力恢复情况时。
“过去的五年,我们德国在炎黄国秘密的协助下,已经从二战战争的废墟中重新站了起来。我们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战败国,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为恢复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而奋斗!”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柏林国会大厅内回荡,仿佛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德国议员们被这番话激发起强烈的共鸣,原本庄重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厅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经久不息。
德国的民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涌上街头,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他们挥舞着国旗,高声呼喊:“德国复兴!德国万岁!”这吼声直冲云霄,响彻整个德国。
德国将不再沉默,它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事务的博弈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