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特准直入清华大学(1/2)
排队的人群中,上元县秀才陈墨压低声音,朝身边同伴拱了拱手。
“诸位可听说了?今年早些时候童试头回按新教材考,数学考什么水桶容积,还有那题册上画的不规则梯田图,看得人眼晕,整场下来过及格线的不过五指之数。”
“可不是么!”邻县秀才王松拍着大腿叹气,“我昨儿听府学先生说,这次乡试可能要考‘牛顿三大定律’,物理书里虽写了概念,可那些西洋术语绕得人脑仁疼,根本嚼不明白!”
人群中响起一片唏嘘,有人望着贡院朱漆大门喃喃:“好在今年新科只占一成权重,只要把《论语》注疏背熟,作文押中题,许是还能保住功名…”
角落里,身着粗布短打的秀才吴敬梓默不作声,手指轻轻摩挲着袖中已经有些发黄的数学书边角。
晨钟三响,贡院大门洞开。
监考军士铁面搜检,连鞋底夹层都不放过。陈墨攥着空考篮入场,掌心全是冷汗。吴敬梓却神态自若,新学知识早已刻进脑海。
头日上午考语文,新增填空、阅读理解题型,末了是命题作文《以“格物致知”论新学》。
下午考数学,第一道大题便是“圆台形粮仓容积”题。
陈墨见语文题正中下怀,心中一喜,挥笔便写程朱注解,翻到数学卷时,笔尖却悬在“上底径三尺,下底径五尺,高六尺”的题目上凝住。
忽听得斜后方“扑通”一声,一名考生被军士按在号板上,腰间滑落的小抄在风中翻飞,铁锁哐当声惊得众人笔杆乱颤。
吴敬梓屏息翻开试卷,数学课本“立体几何”章节的圆台剖分图在眼前浮现,闭目默诵公式,蘸饱墨汁在草纸推演。
“V=?πh(R2+Rr+r2)”,笔尖落处,上底半径1.5尺、下底半径2.5尺的数值依次代入,草纸背面还画着辅助剖分的虚线。
邻座考生抻颈张望,脸色霎时惨白如纸,手中空笔管在案上敲出细碎声响。
次日历史地理政治,陈墨见“商鞅变法”“青苗法”等题长舒一口气,唯有地理题“绘《禹贡九州图》注清代郡县”让他略费思索,终究凭厚实功底从容勾勒,
吴敬梓却每题皆快速作答,尤其在“摊丁入亩利弊论”中,结合西洋赋税制度对比分析,墨字间透着远超八股的眼界。
第三日考物理,“试以马车行进为例析牛顿三大定律之应用”的试题赫然入目,“惯性”“加速度”等词汇如天书般砸向众人。
陈墨盯着“马车急刹时乘客前倾”的题干,脑海中一片混沌,唯有王松考前那句“西洋学问”在耳边嗡嗡作响。
却见斜前方的吴敬梓屏息闭目,指尖在草稿纸虚画轨迹,忽的睁眼运笔——先绘一辆四匹马拉的马车,旁注“第一定律:马车匀速前行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整套图示无半字书本对照,却将定律与市井场景融得通透,力的箭头粗细分明,连马车轮轴的转动方向都标注清晰。
“纯碱制作方法”的化学题让陈墨盯着砚台墨汁发怔,吴敬梓却从容在草稿纸上画出灶台蒸制场景,先绘卤水与石灰石共煮的大铁锅,标注“取滤液”,再画蒸发结晶的瓦盆,旁注“经三蒸三晒得纯碱”。
生物考人体组成时,吴敬梓在草纸上画脏腑分布图,标注“心主血、肝藏魂、脾胃运化水谷”,末了还补一句“西洋医书言‘心肺循环如泵’,与此理相通”。
放榜日细雨靡靡,陈墨在“乡试合格名单”里找到自己名字,攥着榜单的手微微发颤——语文九十分、数学三十分、物理十分、化学九分,幸得史地政均分七十以上,才以八十五分擦线及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