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杜甫(1/2)

目录
好书推荐: 九嶷焚天诀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别慌!这真是灵气复苏 决不能让女超凡者知道我的秘密 穿越:从黑木森林开始! 每年领悟一神功,家有八个寡妇 穿进封神,签到获得原神技能 魔崽子二三事 我00后,有钱有爱,就不恋爱 野生猫娘走出森林只想冒险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当时诗人漂泊西南,远离家乡,中秋之夜,望月感怀。

首联“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将中秋满月比作明镜高悬夜空,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圆润与明亮。“归心折大刀”运用吴刚伐桂的典故,吴刚被罚砍月中桂树,树随砍随合,他想凭借手中大刀归乡而不得,借此杜甫表达自己强烈的归心,却因种种现实阻碍无法实现,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以“转蓬”自比,蓬草随风辗转漂泊,象征着诗人远离故土,四处流浪。“攀桂”既指想折月中桂枝,又暗喻追求仕途功名,然而此时只能仰望高空明月,暗示诗人在现实中求仕不得,漂泊无依,抒发身世飘零之苦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颈联“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诗人从视觉角度,细致刻画了月光。水路在月光映照下,宛如铺满霜雪般银白;林中栖息的鸟儿,月光下羽毛清晰可辨,生动地突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此联虽未直接抒情,但如此澄澈的月光,更衬出诗人漂泊途中的孤独寂寞,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情感表达。

尾联“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诗人将目光聚焦于月中玉兔,在这中秋月圆之夜,他专注凝视玉兔,甚至想要数清其细微毫毛。这一细节看似奇特,实则深刻反映出诗人内心极度的孤寂与无聊,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发漫长的月夜时光,进一步深化了思乡、身世之悲等复杂情感。整首诗借中秋之月,层层递进地抒发了杜甫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与壮志未酬的郁闷。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八月十五夜月其一》时,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复杂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遭际深刻影响了此诗的诞生。

社会背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梦魇降临 网游:开局刮刮乐,觉醒唯一SSS天赋 全球进化 阳间巡游 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 木小姐捉妖不作妖 流产当天,渣总在陪白月光过生日 家父祁同伟,加入汉东国安不黑化 九零:全家白眼狼,真千金重生,不原谅 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