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国之强盛,民之康泰!(2/2)
还有,这不爱读书,看字头昏的性子,到底是跟哪学来的。
丞卿巴巴等着老子回复,便听见贺年庚义正言辞地道:“不来,今晚不许吃。”
丞卿:……
其实,父亲的书房也没那么可怕!
孟伯弦朗声大笑,伸手揉了揉丞卿的脑袋瓜子,相较起好读书的丞己和丞舟,他觉得丞卿这孩子更对他心意,主要是皮实!
——————
皇宫,审卷厅内。
负责此次在殿中监考以及审卷的六部大臣,内阁学士,翰林院士,共八名官员仔细详阅贡士们的答卷。
这八名大臣是由萧帝临时钦点为殿试监考审卷官,春闱以前的某个早朝,旨意下达当场就将吏部左侍郎,户部主事,礼部右侍郎,兵部司务,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都召进宫,加之在早朝上的内阁老学士,翰林院士两位老臣,一并请到了御书房隔壁的审卷厅闭关。
萧帝如此做法,是彻底断绝朝中其他大臣私下与八名官员通气的机会,当然,他所挑选的官员是经过一番调查,皆落实他们手底下还没来得及培养门生,自然也不会有徇私的可能。
先帝在前朝留下太多旧臣,居心叵测结党营私笔笔皆是,再有宫妃外家皇嗣母族对立储之事虎视眈眈,多番朝党蠢蠢欲动,萧帝并非不愿大刀阔斧清剿异心,眼下朝廷得用之人少之又少,需知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稳固朝局避免动荡,萧帝暂时利用各方党羽势力互相制衡,先让他们狗咬狗,只要别闹到他跟前来,他倒乐得先看一场好戏,好的腾出更多时间培养他精挑细选的磨刀石。
不过两个时辰,几名官员从两百多份卷子中,挑出了一份答卷堪称精彩绝伦的卷子呈到萧帝跟前。
当萧帝接过卷子,不出意外看见卷子上的瞩名,面上不显,实则眼底皆是满意之色。
贺年庚的卷子字迹工整,落笔苍劲有力,全文近乎八千字无一错处,卷中作答连萧帝看了之后,都不由得在心底里惊叹一绝。
贺年庚在卷子中大胆阐述观点,纵观历史,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或者朝廷权臣肆无忌惮的两种风险,随意一个都能促使王朝倾覆,这是前朝的教训。
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的能力,边防难稳在内忧外患下便也是个巨大的隐患,所以,朝廷必定追求轻重相维。
如此制度下,保证边境安稳相当困难,而要想在边境地区进一步扩张势力,开疆拓土,无非是难上加难,毕竟再强盛的王朝,超乎疆域阈值就是入不敷出的买卖。
继而,只有打破通信,交通,运输等条件的桎梏,帝王才能在集权的情况下,还能统筹调度边事防御。
至于如何打破,首先是漕运官道的通畅,帝王执权手中的军事能力,加大征兵制,一来巩固内患可能,二来戍边防御,才能使得王朝强盛。
当然,大庆开国不过短短十余载,国库难以支撑兵制,但如不尝试打破制度,国力堪难稳固。
历经百年战火,老百姓轻易不愿送子服兵,如此,朝廷可开出服役优待,一年一兵制,凡服役者当年家中可享朝廷免除部份徭役赋税,老百姓得了实际性的优待,服兵男子自会勇跃而来。
年满后,择优者留下,军营充足便是国力强盛之时,旋即开通各边关互市,只有打开国门才能把外来财物引入本朝。
大庆想富赚的不是老百姓的钱,而是有利的将敌人的财物化为己有,国之强盛,民之康泰!
大白话就是,大庆有钱,百姓有闲,朝廷安稳,外邦来袭只会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