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封赏(1/2)
...
几日后,京城里的风向变得越发诡异。
那则关于“景星现,紫微黯”的谶言,非但没有因为巡城司的严厉抓捕而销声匿迹,反而如同野草般,在禁令的重压下,以更隐秘、更扭曲的方式蔓延。
市井间的流言悄然变了调。
不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星象预言,开始有了更具体的“佐证”。
“听说了吗?青州大水,那是天降惩罚啊!不然何以治水之人死了一个又一个?镇北侯府派去的兄弟二人,如今一死一伤。可景州就不同了!”
“可不是嘛!而且去年侯府大公子那篇名动京城的治水策,便是被陈王举荐,否则,恐如今这水患更为严重,可见陈王有识人之明!”
“陈王殿下心怀苍生,关怀百姓,力挽狂澜!”
这些话,七分假三分真,掺和在一起,却精准地戳中了百姓对皇权、对贵胄的复杂情绪。
青州治水的功绩,被巧妙地偷梁换柱,安到了远在景州的陈王头上。
一时间,陈王“贤明仁德”、“心系天下”的名声,传遍整个京城。
皇宫,御书房。
“啪!”
上好的青玉砚台被狠狠扫落在地,摔得粉碎。
墨汁飞溅,染黑了明黄色的龙袍一角。
皇帝胸膛剧烈起伏,脸色铁青,殿内伺候的宫人内侍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负责监察的官员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陛下息怒……散播谣言者,臣等已抓捕数百人,严刑拷打之下,皆招供是受人蛊惑,源头……源头多指向景州方向……”
“景州!”皇帝眼中寒光迸射,“好,好得很!”
就在京城风声鹤唳,巡城司缇骑四出,人人自危之际。
一辆看似普通的青布马车,低调地驶入了京城。
景州陈王,在未接到圣旨传召的情况下,主动入京了。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
这是要干什么?逼宫?还是……负荆请罪?
次日早朝。
陈王身着素色王袍,摘去王冠,形容憔悴,步履间带着几分踉跄,竟是在两名内侍的搀扶下,才勉强步入金銮殿。
他一进殿,便挣开内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叩在冰冷的金砖上,声音嘶哑,带着明显的惶恐。
“臣弟,参见陛下!”
“臣弟有罪!”
满朝文武皆屏息凝神。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匍匐着的“贤王”,并未立刻叫起。
大殿之内,只剩下陈王压抑的请罪声。
“臣弟远在景州,骤闻京中竟有此等恶毒谶言流传,污蔑陛下,构陷臣弟,实乃五雷轰顶,寝食难安!”
“此等谣言,不但毁臣弟清誉,更欲离间我君臣兄弟之情,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臣弟自知封地偏远,约束下属不严,恐有宵小之辈受人利用,在外胡言乱语,才酿成今日大祸!”
“臣弟惶恐,特星夜兼程赶回京城,向陛
他再次叩首,声泪俱下:“若陛下疑臣弟有半分不臣之心,臣弟愿卸下所有官职,自囚于府中,以证清白!”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惶恐不安之态溢于言表,仿佛真是被冤枉构陷的忠心藩王。
不少官员心中暗忖,这陈王倒是聪明,与其被动等待皇帝发难,不如主动入京请罪,将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反倒让皇帝不好下手了。
龙椅上的皇帝,沉默了许久。
久到陈王伏在地上的身体都开始微微颤抖。
终于,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皇弟请起。”
“些许流言蜚语,乃奸佞小人搬弄是非,朕岂会因此便疑心皇弟?”
“治水一事,皇弟劳苦功高,朕心中有数。”
陈王颤巍巍地起身,脸上犹带泪痕,一副感激涕零又惶恐不安的模样:“陛下圣明!臣弟……”
“只是,”皇帝话锋一转,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皇弟此番受惊不小,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
“皇弟便暂且留在京中,好生休养一阵,也免了再受那些流言蜚语的侵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