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沈状元该当封爵(2/2)
“是,陛下。”戴权应声去安排。
元祯帝转眸看向沈沅,和煦道:“怀忠日后还要继续勤勉用事。”
沈沅闻言,神情震动,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语气感动道:“陛下皇恩浩荡,不以臣出身微末,加官进爵不断,臣必当鞠躬尽瘁,以报君父之圣情。”
元祯帝看着眼前如子侄般年岁的少年,目光深处暗含几分满意,生子当如沈怀忠。
杨言之、孙兴昌见着这一幕,互相对视一眼,皆能从对方眸中,看到一丝凝重。
没多一会儿,就有内监在城楼上,朗声宣读了元祯帝的旨意,声音传到了每个百姓耳中。
朝阳门下,十数万百姓陷入鼎沸的议论声之中。
“哈哈哈竟没人猜到是这个结果,沈状元封爵啦!”
“实至名归,该封!”
“嗯,人家沈状元凭本事封爵,我们自然支持。”
“据说沈状元出身微末,还不如我等的家世,想不到短短半年就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何尝不是说明,陛下圣明。”
“对,陛下圣明,沈状元当封!”
“陛下圣明!沈状元当封!”
人群中不知是谁最先说了这么一句,瞬间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喊出这句话。
不多久,就变成了万人齐喊,最后,变成十万人齐呼。
“陛下圣明!沈状元当封!”
“.”
当这一声声呐喊回荡,反馈到城楼之时,城楼上的所有人皆感惊诧莫名。
文武百官心绪复杂,还真应了江仲年那句话,民心所向啊。
元祯帝颇感欣慰,胸中一股久违的意气风发之感,油然而生,嘴角的笑意,似有些压制不住。
沈沅此刻却让自己保持理性,圣宠、封爵、民心.叠加的有些过了,凡事福祸相依,越是这个时候,他越该警惕,以防暗流。
还好百姓在前面加了句‘陛下圣明’,若是仅喊后一句,怕是元祯帝也该多想了。
沈沅此时虽民心所向,圣眷正浓,却依旧是如履薄冰,他要尽一切可能走到对岸。
城楼右侧。
吴贵妃感受着汹涌澎湃的呐喊之声,抬眸看了看城楼中间隐约可见的少年身影,陷入沉思.
贾府女眷这边,钗黛云迎探惜和秋儿几个姑娘,甚至元春,此刻都已被激昂的欢呼声所震撼。
此刻,端庄娴静的宝钗,秀美云髻之下,柔润杏眸盈盈生光,芳心酥颤不已。
这就是她的夫君,风华绝代的少年将军。
黛玉罥烟眉下明眸闪动,不经意间看了宝钗一眼,眸光中藏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没察觉的艳羡。
能与沈大哥这样的男子携手白头,宝姐姐当会一辈子幸福吧。
元春温娴玉容上噙着甜美笑意,这时也看向宝钗,收敛美眸里的羡慕之色,真心为这个表妹感到高兴。
秋儿应该是最为激动的,无他,只因为她此刻满脑子都是少年的那句承诺。
这才多久,沈郎就被封了爵,想必很快就能为她请封诰命了,那时她一定要好好伺候沈郎,嗯提前点也不是不可以.
不知脑中闪过了什么画面,竟让少女白嫩的瓜子脸,倏而染上红晕,一双美眸泛起莹光.
湘云和三春几个想法则较为单纯一些,真心为沈大哥感到高兴,仿佛看待仰慕的偶像一般。
说来,沈大哥好久没陪着她们顽闹了,倒是有些想念
嗯阅兵也结束了,接下来,她们应该更容易见着沈大哥了。
贾母此刻却是五味杂陈,沅哥儿二十岁不到,就凭自己的本事封了三等将军的爵。
说来,原东府的珍哥儿也是三等将军,再想到宁国府早已成了沈府,贾母心中也不知该作何感想。
王夫人听见百姓的呐喊之声,只觉得异常聒噪,让她心生烦闷,努力让自己当作听不到,充耳不闻。
薛姨妈则是异常高兴,早已笑得合不拢嘴,满心欢喜压都压不住。
城楼中部,元祯帝微笑着环视群臣一周,道:“午时已到,阅兵演武也结束了,诸位爱卿,就随朕到宫里用宴吧。”
文臣武将闻言,齐声应是。
今日是元祯帝四十八岁寿辰,天子的第四个本命年,自是要与国同庆一番。
太上皇看了皇帝一眼,淡淡道:“朕有些乏了,回宫吧。”
元祯帝并无多少意外,对四皇子高岳吩咐道:“且先送伱皇爷爷回宁寿宫。”
“是,父皇。”高岳应是,带着一群内监和侍卫,先行护送太上皇回宫。
其他大臣看在眼里,也没有什么想法,太上皇为父,元祯帝为子,自没有父亲为儿子祝寿的道理。
而且,太上皇回宫休息,也是为了避免二圣同朝的尴尬,毕竟太上皇数年前就放了所有的权,已不问朝政。
送走太上皇,元祯帝率领大周文武重臣,在一队队锦衣缇骑的护送下,浩浩荡荡朝皇宫行进。
百官女眷也由吴贵妃领着,在锦衣卫护送下,前往皇宫用宴。
沈沅则是先带领新军卫回营,将犒军之事安排了一番,随后与冯紫英、江凡、柳湘莲和赵环几人,一起骑上快马前往皇宫赴宴。
皇宫,太和殿。
今日庆祝皇帝寿辰的午宴就在这里举行。
元祯帝与文武大臣在主殿用宴,吴贵妃与其他宫妃女眷则在偏殿用膳。
君臣同乐,觥筹交错,短暂放下那些繁重的国事,享受这难得的闲暇与欢愉。
而元祯十七年,六月初五,这场阅兵演武的细节,则以旋风般的速度在神京发酵。
很快又会通过朝廷邸报和翰墨斋的小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大周。
至此,沈沅才算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可控的力量,为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梦想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