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昆仑(2/2)
当第一缕阳光跃过玉珠峰皑皑雪顶时,他恰好完成最后一式步法,鞋尖碾碎的露珠在草叶上洇开小片水痕,宛如星图的微缩投影。
早餐是掺了青稞粉的冷粥,佐以几片风干牦牛肉,咀嚼时他的目光掠过对面山腰上蜿蜒的冰裂缝,那些蓝紫色的纹路颇有几分异样的美感。
午间的搜索总是充满意外。
今日他沿着雪线边缘前行,靴底碾碎的冰晶发出细碎的脆响,忽然在一片裸露的岩层间发现半株垂露草——这种只生长在能量汇聚处的植物,叶片上凝结的露珠竟呈现罕见的六棱形。
抬头的时候,张玉汝听见远处冰川传来闷雷般的轰鸣,那是雪块坍塌的声音,在山谷间荡起层层回音,像某种远古巨兽的低吟。
更让他在意的是岩层缝隙里隐约可见的刻痕,那些线条扭曲如蛇,却暗含某种星象规律,他掏出在青槐身上缴获的羊皮纸,用炭笔仔细描摹,腕间的银镯随动作轻晃,刻着的符文在阳光下明明灭灭。
申时三刻,他开始寻找今夜的宿营地。
暮色漫过山谷时,他选中了一处背风的凹地,周围遍布虬结的古树,树干上缠绕的经幡已褪成灰白色,看得出年代久远。
先用能量在四周撒出环形阵纹,又用枯枝搭起简易灶台,火苗跃起时,铜壶里的雪水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昆仑山的夜来得格外澄净。
张玉汝倚着背包仰望星空,银河如炼横跨天际,织女星在东南方格外明亮。
他摸出怀里的青铜罗盘,指针在「鬼宿」方位轻轻震颤——这是今日发现岩刻的方向。
夜风掀起他额前的碎发,带着雪线以上的清冽,远处偶尔传来岩羊踏石的声响,惊起几只夜枭,翅膀扑棱声惊破寂静。
有人曾说昆仑是天地的脐带,星辰的低语会在这里留下痕迹。
此刻指尖摩挲着罗盘边缘的纹路,他忽然轻笑一声,将罗盘收入囊中,索性不再胡思乱想。
帐篷外,篝火渐次化作暗红的炭粒,像散落人间的碎星。
远处冰川的反光映在他瞳孔里,宛如一片凝固的银河。
第四天的搜寻即将落幕,但那些凝结的露珠、神秘的刻痕、震颤的罗盘,正如同散落的星子,终将在某个破晓时分连成照亮真相的星河。
他裹紧斗篷,听着山风在古柏间穿梭的声音,忽然觉得昆仑的呼吸,正与自己的心跳渐渐合拍。
“出去走一走吧。”张玉汝的心里忽然闪过了这个念头。
张玉汝的登山杖尖碾碎最后一层薄冰时,昆仑山脉的轮廓正从铅灰色云层中浮凸出来。
他立于昆仑,任长风卷着雪粒扑打面额,却掩不住眼底翻涌的震撼——横亘神州的“万山之祖”,此刻依旧是那亿万年未改的磅礴姿态。
极目处,昆仑山系如巨龙横卧天地间,主峰玉珠峰顶着皑皑冰雪,月色的霜华使得它更加清冷。
冰川融水在岩缝间叮咚成韵,恍若远古歌谣的碎章。
张玉汝蹲下身,指尖拂过片麻岩表面细密的纹路,三叠纪的海相沉积层里,依稀可见鹦鹉螺化石的残片。
这片被《山海经》称为“玄圃”的圣地,从来都是文明与自然对话的祭坛。
风里隐约有古老的吟诵。
昆仑丘、悬圃、阆风巅,《山海经》里的文字在山影间明明灭灭。
西王母的宫阙藏在云霭深处,那些被岁月风化的岩画里,或许还藏着巫觋沟通天地的密码。
他望向玉虚峰方向,传说中姜子牙修炼的洞穴已被流沙掩埋,唯有雪线之上的冰川,仍以亿年为刻度,丈量着神话与现实的距离。
海拔4000米以上的流石滩里,三指宽的绿绒蒿顶着紫蓝色花盘,在强风中倔强昂首。
冰川融水在谷底聚成溪流,裹挟着矿物质,在卵石间写出青灰色的诗行。
张玉汝解开围巾,让带着雪水气息的空气涌入肺部,胸腔里激荡的,是高原特有的清冽与苍茫。
地质时间的刻度与人类的呼吸在这一刻完美地重合在一起,仿佛时间的长河在这一瞬间被凝固。
那些原本枯燥无味的关于造山运动的冰冷数据,此刻却变得生动起来,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和图表,而是一部部讲述着地球沧桑巨变的历史长卷。
而那些在古籍中沉睡的神话传说,也似乎在这一刻被唤醒,它们不再是虚幻的故事,而是眼前这磅礴存在的真实写照。
忽然间,他的脑海中闪过《淮南子》中的一句话:“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他的思绪,让他对眼前的景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样一个天地交汇的地方,人类的渺小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然而,如果能够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自然之中,或许就能够超越这种渺小,领略到几分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这一刻,他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奥秘和生命的无尽力量。